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
“自2015年签署自贸协定以来,中国和韩国的农产品贸易量稳步上升。韩国主要从中国进口水果、蔬菜等新鲜农产品,对华出口加工食品。”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林英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。
近日,第十六届农业贸易政策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,此次会议为第三届链博会同期活动。林英儿在会议间隙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,鉴于中国和韩国在市场竞争力方面的差异,目前双方贸易结构相对平衡,是一种双赢的战略。虽然有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,但整体来说双方农产品贸易规模保持向好。
谈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,林英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韩国农田面积相对较少,因此农业受到气候变化的冲击更加明显,农产品价格波动大。而韩国从中国进口新鲜农产品,一定程度可以平衡和缓解潜在风险。韩国大部分家畜饲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,比如大豆主要从美国和巴西进口。因此,未来可以增加进口来源的多样化。此外,中国和韩国在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方面拥有技术优势,双方可以加强在此领域的知识交流,考虑开展联合研究项目。
当前,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各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。在林英儿看来,中国和韩国围绕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,需要考虑双方的国家政策。从积极、务实的角度来看,中国和韩国签署了自贸协定,且双方都是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成员国,这为彼此在各领域合作提供了机遇。
“合作必须考虑双赢的战略老牌配资平台论坛,各参与方都可以从中获利,而不是某一方贡献很多。各国政府都想保护国内农民免受贸易的冲击,同时也希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。目前,尚未有中国和韩国如何在RCEP框架下开展合作的指南或路线图。伴随更多交流,也许未来会有新的进展。”林英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。
满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